我国“十三·五”开局,国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减法”给我国玻璃钢复合材料产业带来深度发展的大好时机。这个时机,主要体现在国家整体产业经济在围绕着“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的总体方针下,深度融入全球经济。面对这个形势,玻璃钢复合材料企业靠优秀的企业团队,靠技术、品牌、质量和标准,推进产业、产品,挺进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汽车行业的碳减排和新能源车辆的轻量化,在推动热固性玻璃钢复合材料(FRP)用于车体结构件外,也带动了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FRTP)在车辆内饰件上大量应用。车用塑料内饰件包括工程塑料、塑料合金、功能助剂改性塑料和玻纤增强塑料(FRTP)。FRTP在车辆上应用对原生塑料形成威胁,也进一步巩固了它在汽车工业中的地位。对此,国外车用纤维复合材料朝气蓬勃,形成产业。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国外车用FTRP已进入150℃~300℃高温长期下的设计应用,50%玻纤含量的耐高温内饰件已用于发动机罩内而代替金属。在国外,因为塑料材料自身的混杂改性和应用技术的节节突破、高性能玻纤增强的含量逐步提升、全自动化装备的精准快速等,推进车用FRTP走入高端市场。受国际汽车市场辐射,国内FRTP走势也十分强劲。据中国复合材料协会2015年产业报告提到,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产量达到146万吨,主要应用领域在乘用车和新能源车辆。上海耀华大众、长春英利、东风商用、浙江俊尔、成都黎明名院、南京聚隆、河南翎羽等加大了市场开发。当前,影响国内企业走向中高端市场、原因反映在轿车企业,大都外中外合资,走入的FRTP内饰件为国际品牌产品证照齐全。其次,我国在高性能塑料开发、高性能玻纤开发、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用的数据库建立及装备仍有很大差距。对于一些 急于上马“LFTD”的企业,应多作市场深入调查研究,宏观的虚拟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大数据云计算分析,虚拟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互为结合才能找准市场方向。
我国国民经济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十三五”在工业系统引入“4.0”、“互联网+”。即智能化的装备和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产品制造的高效化、精准化、市场化、国际化。全球企业都在思考和迈向这个终点和新起点。我国玻璃钢复合材料产业是依附国内各类制造业的新材料产业和知识经济产业,通过我们自身的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是我们努力方向。纵观国内整个玻璃钢复合材料产业仍处在一个中低端水平,地区与地区,企业与企业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某些产业的产能过剩和落后产能,致使整个发展水平在中低端市场徘徊,再由于我们自身缺失产品的“设计、标准、质量”,也造成某些市场的丧失。当前,国家在淘汰落后产能,消化产能过剩,激发自主创新迈向中高端市场的过程中,也为我们提供了极好机会。我们要珍惜这个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认真梳理企业产品;淘汰落后工艺,引进先进技术;规范企业管理,建立标准体系;培养科技和服务团队,跟进深度发展。中国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应用创新市场非常广阔,我们仍在成长发展期,需要我们着眼未来,从学习和实践中去摸索市场、开辟市场、引领市场。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通蜀路东
邮编:214221
电话:+86-(0)510-8743 8627
传真:+86-(0)510-8743 8628
邮箱:sales@doprecision.com